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教育援藏工作,堅決履行黨中央賦予的支援西藏教育發展的重大使命、政治責任和教育擔當,秉承“援藏先援教,發展先育人”的援藏理念,立足“立德樹人”,緊抓“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應西藏所需、盡山東所能,堅持將不低于30%的援藏資金投入教育,累計選派23批次669名優秀教師長期支教高原,全力助推受援地辦學條件、師資隊伍、教育質量、育人效果各方面提升,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6年7月,山東省“組團式”教育人才開始對口支援西藏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第二高級中學和齊魯高級中學。9年來,山東教育“組團式”援藏機制不斷完善,日喀則市的教育事業在魯藏合作新機制下從探索走向深化,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成就。三批山東援藏教育人接續奮斗,夯實教育“硬件”,優化教學“軟件”,提升教育“理念”,促進教育教學管理,使日喀則教育逐步與山東教育并駕齊驅。
管理提升,打造“雙引擎”模式
打造“雙引擎”式校級管理團隊。從教育管理入手,打造“雙引擎”管理、教研和教學模式,推動日喀則教育走向現代化。山東省“組團式”教育援藏團隊采用援藏管理干部與當地干部共同配置的方式,組成“雙引擎”式校級管理團隊。
援藏干部與本地干部結對幫扶,合作分管教學、教研、德育、總務、工會等方面工作。通過援藏管理干部和本地管理干部的交流交融,明確職責分工。校級管理干部各司其職,推行領導干部“一線工作法”。重視學校中層干部隊伍建設,強化干部管理和培養,利用山東與日喀則“結對共建”平臺,充分發揮管理人員特長,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定期委派當地管理干部赴山東學校學習,將優秀的管理經驗引入受援學校,促進學校管理水平快速提升。“雙引擎”大大提高了學校行政管理工作效率和質量。
打造“雙引擎”教師成長范式。班主任帶動和備課組長教研引領是教師成長的有力抓手。山東省選派的援藏教師大多具備班主任管理經驗和備課組長教研經驗,在藏期間也承擔班主任和備課組長工作,他們和受援學校班主任和教師每周定期開展教學研討和班主任工作座談,手把手引領受援學校教師在管理和教育教研方面快速提升。教研方面,持續開設教學示范課,強化落實“雙備課組長制”模式,通過與內地學校聯合教研等方式,以“團隊”帶“團隊”、“骨干”帶“骨干”,發揮援藏教師示范引領作用和當地骨干教師的模范帶頭作用,形成了以山東援藏教師為引領、以當地骨干教師為龍頭的良好局面。
培智造血 內外融通搭建交流平臺
以學校管理能力提升,帶動受援校內生發展。“組團式”教育援藏工作隊以受援學校為中心,延展組團幫扶半徑,在西藏自治區率先成立日喀則齊魯教育集團,吸納12所成員學校,推動了“組團式”教育援藏向“集團化辦學”轉型升級。集團化辦學共享教育教學資源,帶動了一大批學校管理和教學的提升。
為加深內地學校和日喀則各學校之間的聯系,魯藏深入開展“百校手拉手”活動,受援學校與山東省20余所優質學校建立結對共建關系。每年組織齊魯名師、特級教師赴受援學校送教送研,交流學習,帶動受援學校和山東名校同協商、共發展。
系統構建教師培訓體系,為受援地教師成長筑基。依托山東省優質教育培訓資源,以“培智造血”為工作宗旨,精心組織本地教師赴魯培訓學習,先后組織8批160余名優秀干部和骨干教師赴魯進行為期一年的集中研修和跟崗培訓;每年分兩期對幼兒園、中小學校(園)長、管理干部、優秀青年教師等進行短期專題培訓,截至目前到山東接受系統培訓的教師已突破1200人次。
數字賦能 助推教育數字化轉型
山東省不斷加大數字教育援藏力度,依托“組團式”援藏資源整合優勢,有力提升數字教育教學質量,用數字化轉型引領援藏改革創新。
強化教育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學校聯網攻堅行動”,組織實施教育云網租用服務項目,助力日喀則全市學校實現光端到班,帶寬1000M到校、100M到桌面,全面提升學校網絡服務質量。同時,通過各層級信息化建設項目和智慧校園建設項目,讓日喀則市中小學多媒體教室配備率達100%、教師擁有教學終端覆蓋率達100%。
共享優質教育數字化資源。利用山東省數字化教育優勢,促進日喀則數字教育發展。將山東省優課資源平臺引入日喀則受援學校。平臺收錄了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全學段省級優課3.6萬節、市級優課18.2萬節。每節課還包括課堂實錄、教學設計、課件設計、評測練習、學情分析、課后反思等10余項子內容,平臺為師生提供了優質課例資源庫,實現了優課資源的社區化建設和分享傳播。優課資源的引入效果顯著,滿足了當地教師對于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
加強教育數字化應用實操與培訓。為不斷提升日喀則市教育系統數字化適應力、勝任力、創造力,山東教育援藏工作隊以“數字賦能、資源共享”為主題,通過開設專題講座、開展平臺應用和軟件操作培訓、組織數字化教學技能競賽的形式,在受援地市教育系統開展數字素養與技能培訓活動,推動了全市教育數字化轉型,提升了師生數字素養和教學實踐能力,為培養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創新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教育援藏工作隊以新型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為牽引力量,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促進線上線下教育融合發展,推動教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融合性創新,在數字管理、數字教研、課后服務、學生關愛、課堂變革、課程改革、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示范引領 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研、教學團隊
搭建教研成長平臺。山東援藏教師團隊通過各種形式將內地先進管理理念、教育教學經驗和具體實踐模式引入受援學校,定期組織受援學校學科組與內地名校開展線上線下教研交流和優課觀摩,推動受援學校教育教學方式變革。此外,對口支援學校每年至少承辦全市主題教研活動兩次,促進全市教研水平持續提升。
促進課堂教學模式變革。采取翻轉課堂、實驗室輔助教學、“自主、互助、生態、高效”教學變革等方式,引導學生采取主體式、參與式、體驗式學習,激發其學習興趣和自主性,突出學生在教育教學中的主體性地位,促進了學生素質和學習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強化多學科融合學習和實驗教學,推動課堂模式由“優質課堂”向“深度課堂”轉變。
(作者劉季勝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辦公室副主任,李豫威系西藏自治區日喀則市第一高級中學校長、山東“組團式”教育援藏領隊)
責任編輯:徐楊
工信部備案號:京ICP備05071141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
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unhanjc.com All Rights Reserved.